他們現在這樣買東西!聊聊我的日本消費市場趨勢
- Sho Chang
- 3月23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我一直對零售業的發展抱持著濃厚的興趣,因為產業發展的源頭是人的心理需求,「人」又是我研究的主題。三月份我去了一趟日本出差,白天走在日本街頭看著他們新研發的商品,晚上回到飯店看著電視上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廣告,本篇文章我就來分享一下,在這短短一週裡,我所觀察到的日本消費者心態。
從價格到價值:精明消費
這幾年經濟不景氣,價格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。然而,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消費者意識的提升,單純的低價策略不再萬能(但如果是那種沒有品牌意識的商品,例如鹽/味精這種品牌力沒差但卻又是得一直購入的消耗品,則不在討論範圍),得加上一點「情緒價值」才可以。除了產品的功能和品質這種基本面的滿足必須做到,情感和體驗上的獨特性,以及對個人價值觀的契合度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日本消費者很願意花費在那些能夠提供高品質、獨特體驗,甚至是具有社會意義的商品上,例如支持注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品牌。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,反映出消費者對於「好東西」的定義已經擴展到價格考量以外的層次。
以 無印良品 (MUJI) 為例,他們除了價格,更是透過簡約的設計、高品質材料和對生活本質的追求,贏得消費者的心。簡約、自然、注重實用的生活理念,吸引一票嚮往這種生活氛圍的消費者。另外立川伊勢丹也改變了他們的行銷策略,將自己定位在「嗜好消費」的提供者。
居家消費升級:便利、個性化、儀式感缺一不可
疫情加速了日本社會的居家化趨勢,更多的人選擇在家工作、學習和娛樂。就算疫情過去很久,許多企業,尤其較先端的產業,仍然繼續提供員工這種 hybrid 的工作彈性。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,創造了所謂「居家消費」的經濟。2025 年居家消費不僅會持續成長,更會朝向「升級」的方向發展。消費者不再滿足於簡單的便利性,而是會追求更高品質、更具個性化的居家體驗。
他們可能會願意投資更舒適的家居用品、更先進的娛樂設備,以及更精緻的餐飲服務。在家烹飪不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,而可能變成一種享受生活、放鬆心情的方式。訂購高品質的外賣或半成品食材,也成為一種既方便又能提升生活品質的選擇。這種對居家生活品質的追求,也催生了更多針對居家場景的創新產品和服務。
例如日本的 Oisix 是一家提供有機和特色食材的宅配服務公司。他們不僅提供新鮮、安全的食材,還推出了各種方便快捷的料理包和食譜,讓消費者在家也能輕鬆享受美味又健康的餐點。Oisix 的成功,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對居家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,以及對健康、安全食品的重視。他們提供的不僅僅是食材,更是一種安心、便捷、高品質的居家餐飲體驗。
OMO:打造無縫且個性化的購物旅程
科技的發展正在改變零售服務流程。例如前陣子我發現購物代理 AI Agent 也已經不再是概念,而是正在真實發生的事情。
若回到日本市場,日本的 UNIQLO 在其門市廣泛應用了自助結帳系統,大大縮短了消費者的排隊時間,提升了購物效率。同時,他們也在線上平台利用AI技術分析消費者的瀏覽和購買行為,提供個人化商品推薦。此外,一些日本百貨公司也開始嘗試使用AR技術,讓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商品在不同場景下的效果,提升了線上購物的互動性和趣味性。
社群影響力進化:信任與共鳴成為關鍵
社群媒體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到了2025年,社群影響力將會更加成熟和精細化。消費者不再盲目追隨流量明星,而是會更注重KOL的專業性、真實性和與自己的共鳴感。
在日本,許多小眾品牌或獨立設計師會透過 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與消費者直接互動,分享產品背後的故事、設計理念和製作過程。他們重視與粉絲的互動,積極回應消費者的疑問和反饋,建立起信任感和歸屬感。這種以「真實」和「共鳴」為核心的社群行銷方式,往往能吸引到忠實的消費者群體。
永續消費意識抬頭:選擇更友善的產品和品牌
隨著全球對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,永續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。對於那些積極推動永續發展、注重企業社會責任 (CSR) 的品牌,消費者會更願意支持。他們可能會選擇購買使用再生材料製成的產品、支持減少碳排放的企業,或是選擇那些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的品牌。這種消費行為的轉變,反映出消費者對企業的期望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盈利目標,更希望企業能夠為社會和環境做出貢獻。日本的 良品計畫 ,也就是無印良品的母公司,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永續發展。他們積極採用環保材料,推動產品的簡約設計和長效使用,並致力於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影響。這種對永續發展的承諾,不僅贏得了消費者的尊重和認同,也提升了品牌的價值。
隨著去年七月歐盟敲定了「ESPR」法案,未來進出歐盟這個經濟體範圍的產品都要遵循歐盟法規,現在日本雖然比較少人討論這件事,但「立法」是最強大的推進器,我非常期待接下來日本企業會用什麼實際行動回應這個法規。
結論
2025年的日本零售市場,消費者的購物決策不再是單一因素驅動,而是受到價值觀、生活方式、科技發展、社群影響和永續意識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。不過前提仍然是產品需要提供良好的品質和好入手的價格。
日本市場聽起來離我們很遠,不過日本的民族性非常細膩,對「人」的觀察,往往超前我們好幾年,他們的文化也比起其他國家更容易影響我們,仍然是值得好好觀察的市場。他們現在這樣買東西!聊聊我的日本消費市場觀察
Comments